西安交通大学张虎勤教授应邀来访做学术报告

作者:王辉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1-29 浏览次数:

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张虎勤教授于11月27日来访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在理科楼E602会议室作了题为"陕西区域古代人类遗传信息综合分析研究"的学术报告。

张教授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其在古DNA分子考古领域的技术探索历程:为了解决考古研究中形态数据的不可靠性问题,张教授带领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建立了国内首个古DNA提取技术体系,在防止外源污染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提取成本;依据amelogenin基因在X和Y染色体上所具有的差异性,建立了对提取的古DNA进行PCR扩增,以电泳结果进行性别鉴定的可靠方法,突破了考古学传统的骨骼形态学性别鉴定方法。

张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其团队通过提取遗址中古人类DNA,应用自主设计的基于mtDNA遗传信息聚类分析区域人口结构的方法,对陕西范围内的宝鸡凤翔秦国殉葬奴隶墓葬群进行古人类遗传关系的研究。研究分别将秦国殉葬奴隶与中国现代人群、其他古代人群进行序列比对,为解读秦国的社会人口结构与群体的历史发展过程提供了分子证据。研究团队还对榆林靖边五庄果墚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五庄果墚古人类与现代南方汉族人群亲缘关系较近,印证了现代南方汉族起源于北方的观点;而且研究还表明新石器时代五庄果墚古人类对山东和新疆古人类以及日本人都有一定的基因贡献。

张教授还分享了其带领的生物信息人类学团队与厦门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等全球多家单位合作,对东亚人群形成历史进行解析的工作。研究发现:藏族和汉族的共同祖先人群之一为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3000-2000年前台湾地区的古人与大陆壮侗语人群有紧密的遗传关系;自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到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8000多年前的采集狩猎人群与其后的蒙古和通古斯语人群有着较强的遗传连续性。相关结果“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已于今年2月发表于《自然》杂志。

张虎勤教授的精彩报告赢得了在座师生的热烈掌声,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还积极地与张虎勤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图1 张虎勤教授正在进行报告

图2 张教授展示研究结果

图3 张教授与在座师生交流讨论


                                                                                                                                   编辑:黄海瀛

                                                                                                                                   终审: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