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九)
案例名称 从蛋白质变性谈起——吴宪先生的故事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主讲教师 张劲 职称讲师
案例概述(限300字以内)
作为基础学科,生物化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鲜有突出的成就,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批致力于现代科学的先驱人士,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生化之父的吴宪。
本案例来自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第三章蛋白质的通性第五节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是本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案例从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基本概念说起,引出中国生化之父——吴宪的故事,正是他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参与创建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首次在世界上提出了蛋白质变性机理,并培养了一批济济人才,为我国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学生通过本案例学习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刻苦专研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一、教学目标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概念;
了解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和特点。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
从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基本概念说起,引出中国生化之父——吴宪的故事,最后留作业让学生继续学习思考。
2.思政育人目标
学生通过中国生化之父——吴宪的故事,学习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刻苦专研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并增进民族自豪感。
育人主题
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
二、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主讲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示范课程建设,引领带动相关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 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等。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其科学人文精神,重点强化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关怀和生命健康教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从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说起,首先讲清楚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基本概念、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和变性蛋白质的特点,然后引出中国生化之父——吴宪的故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吴宪先生为了报效国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当时还十分贫穷和落后的祖国 。他积极参与创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生物化学系,不仅完成了许多重要研究(比如于1931年正式提出合理的蛋白质变性理论等),而且还领导着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生化系,使之成为中国生物化学的重要基地,并且在国际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前期人才辈出、科研硕果蜚声国际,他们后来大都为我国生物化学或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座右铭是三真:即真知、真实、真理,他热爱祖国,发展中国科学事业是其一生的愿望。一代大师的故事讲完之后,留下作业——请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寻找中国近现代在生物化学方面的突出事例和代表人物,并写出真实感悟。
教学方法和创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充分利用慕课资源(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深度对话、交流和共感。
具体做法: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这部分知识,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慕课内容,在课堂上以生活中的实例——生鸡蛋与熟鸡蛋作为引子,讲授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相关概念(有问有答,课堂互动,可以利用智慧教室的课堂问答功能)。再从蛋白质变性理论的提出,引出中国生化之父——吴宪的故事。最后留出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学习思考)。
三、教学效果
(一)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化学理论课程分为静态生化和动态生化两部分,其中静态生物化学包括核酸化学、蛋白质化学和酶学等,主要讲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就是蛋白质和核酸,前者是功能大分子,后者是遗传大分子。蛋白质作为功能大分子,它的结构决定着它的功能。蛋白质变性的本质就是其高级结构被破坏,从而丧失其生物学功能。蛋白质变性学说对于研究蛋白质大分子的高级结构有着重要价值。
另外在生物化学两百多年的学科发展史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近现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鲜有突出的成就。尽管如此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仍然有一批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他们为了报效国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当时还十分贫穷和落后的祖国。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时代,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生化之父的吴宪。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习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主要成效和特色
学生反馈(摘录):
“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达到育人的目的,融入中国元素,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样比较能激发好奇心和激起我们的求知欲。”
“我们在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应该要想到这是前辈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并不是我们理所应得的。
“所以真正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还是大师们身上的人文情怀与人格魅力,......这些独属于中国科学家的情,就足以令我心生敬意。“”
“......表明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仍然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起步晚,但我们前景可期,我们千千万万的学子,当积极进取,将来为国家科研方面做实事。”
“......这种不畏艰难,一心搞科研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如今,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国家在崛起,我辈也应该为祖国各方面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同行评价:
“有中国特色”
“体现了中国精神”
“很有代表性”
“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且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我自己的教学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
学生整体上认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学习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同事们都认为选取的案例典型,可以用在各自的生物化学和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中。
特色:
案例代表性强、意义重大
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模式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
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压缩和思政元素加入的矛盾
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四、案例反思
本案例的实行效果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在课后学生反馈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本案例反响很好,很钦佩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刻苦专研的科研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有不少学生表示要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生物化学发展史上,曾经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中国近现代留名青史的人物和事例并不多。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中国生化之父——吴宪的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学习更多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生化领域的突出贡献。同时引导学生看到从现代走到当代,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并在世界生化界占有一席之地。鼓励学生早立志、立大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样由于课时所限,不能在课堂上过多展开,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面对面交流、QQ、电子邮件等)。
需要把握的是思政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使学生感到自然而然、乐于接受,这里更需要的教师的那颗真心,并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及时调整课堂节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