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就业预警帮扶机制

作者: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发布日期:2016-06-21 浏览次数:

  为了全方位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工作理念,建立学院、用人单位、学生三方联动信息沟通机制,生命科学学院初步建立了就业预警帮扶机制,在2016届研究生毕业生层面上试运行效果显著,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5.47%。

  红色预警:全面帮扶 各个击破

  就业预警按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问题的程度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三个等级,根据每个预警等级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其中,红色预警范围为毕业前不能签约就业的学生群体。其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毕业困难,实验任务繁重无暇求职;另一类是求职意向单一、定位不清。

  针对第一类学生群体,导师帮扶帮助学生克服学业上的困难,确保学生能顺利毕业;邀请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从简历制作、面试礼仪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学院积极为学生提供招聘信息,督促学生参加招聘会,锻炼自己,为找到适合的工作时刻做好准备。第二类学生群体大多抱着非公务员、事业单位不签的态度,求职意向单一,对于这类群体,首先端正学生就业态度,为其分析就业形式;其次鼓励学生听取职业规划课程,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同时发挥朋辈指导作用,以优秀校友经验座谈、同门同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红色预警学生克服就业畏难情绪,积极迈入求职行列。

  橙色预警:深入了解 精准指导

  橙色预警范围为积极努力寻找工作,但没有收到公司接收函的学生群体。相比于红色预警学生群体,这部分同学求职态度积极、意向明确,并积累了一定的求职经验。他们未能签约的主观原因主要包括面试经验缺乏、职业定位不清、求职能力与技巧欠缺等,客观原因是就业意向区域内生物类企业较少。

  对于存在主观问题的同学,辅导员与学生深入沟通,了解其问题所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电话约谈等,帮助学生走出就业挫败情绪,认清自我、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策略。对存在客观障碍的同学,帮助其拓展视野,将意向区域扩展到周边发达城市,并为学生推荐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

  黄色预警:政策解读 解除困惑

  黄色预警范围为已有公司接收函,但迟迟不签约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同学基本不存在就业困难问题,但往往好高骛远,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同时,对学校就业政策也存在困惑。

  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学院组织就业派遣政策解读专场报告会,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解答。由导师、辅导员以及职业规划老师组成咨询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诚信求职、诚信就业”等正确的求职观,从而使其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试行就业预警帮扶机制以来,生命科学学院顺利签约就业31人,2016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较2015年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