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魅力科研
每周四下午四点到六点,在理科大楼E420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都会上演一场科研学术界“低调而奢华”的盛宴,那就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论坛。作为集合个人能力素质提升、学生学术科研交流、导师教育培养帮扶、学院创新人才培育功能于一身的四位一体综合培养平台,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论坛自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开展了近两百期,逐步成为了学院学术科研风采展示的窗口。
个人:提升个人素质 展示自我风采
来自植物学专业的博二学生裴天林今天第一次站在博士论坛主讲人的位置。“之前都是坐在下面给师兄师姐当听众,今天换我上讲台,还真是挺紧张的。”不过,谈及自己的工作成果,三页PPT之后,裴天林不知不觉就将一开始的紧张抛至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跟随讲解过程时而或困顿迷茫,时而欣喜激动。“虽然是第一次在博士论坛上汇报,但是之前听过师兄师姐的报告,也私下找过他们吸取经验,再加上用心努力地试验,自己心里还是有底的。”裴天林自信满满地说。
汇报表现收方自如的裴天林在面对听众提问的时候也显现出了窘迫。在座同学、老师针对汇报内容提出的犀利的疑问和建议让裴天林应接不暇,不过他也因此获益匪浅。“我觉得这样一次博士论坛对我的锻炼还是挺大的。汇报不光是将我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让大家给我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很好地锻炼我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希望下一次自己能更加充分地准备,争取表现得更好吧!”
另一位主讲人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四的史婧,相比于裴天林,已经做过两次汇报的史婧果然更加经验丰富、成熟淡定。“现在还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做汇报时紧张、胆怯、吞吞吐吐的样子,博士论坛的平台确实让我成长了许多。”在被问到“成长”经验时,史婧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比于表达能力,我觉得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实验,态度认真地对待汇报更加重要,毕竟科研不仅仅是看嘴上功夫。实验用心了,自己有底气有信心了,别的困难都好克服。”史婧坦言博士论坛对她最大的帮助就是为她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也督促她多看一些文献,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实验更加精进,科研态度更加严谨。
学生:增强科研交流 促进学科互动
“你有没有想过用另外一种方法呢?”今天博士论坛上提问发言最积极的莫过于来自动物科技学院博三的学生侯富军了。“我是通过生命学院网站了解到博士论坛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刚从国外回来的他,对病毒蛋白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今天遇上研究蛋白质与酶学方向的史婧作报告。听完题为“Study and crystal screening of gBLM Core and G-quadruplex DNA”的报告他很有收获,并表示以后会密切关注博士论坛的信息。
研一植物学专业的周文菲听完报告之后非常感慨:“博士生的实验体系相对更完整,这次听完史婧师姐介绍所做的转化、构建载体、过表达等方法,拓展了我的思路,另外老师们偏向于技术操作的提问、交流,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来博士论坛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觉得无论博士论坛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实验相关,都能拓宽自身的视野,增长见识。”
研二中药学专业的王皎也开玩笑说博士论坛给了她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这次做汇报的博士生是本实验室的师兄,平时也有关于实验问题有过零零碎碎的交流。这次过来听报告,系统地学习了师兄比较完整的实验体系和清晰的实验思路,收获颇丰。”
导师:跟踪人才培养 交流教学相长
从事分子方面研究的刘华伟老师早早来到会议室倾听植物学和生化专业两位同学的报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往往是创意产生的源泉。”刘老师说,“博士论坛不仅仅对学生而言是个很好的平台,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多科研上的启发。”
“做科研最重要的两条途径就是学习和交流,所以类似博士论坛这样的平台非常重要,我也很重视。”赵天永教授要求他的学生在每次做汇报之前把PPT发给他,他会给他们一些汇报方面的建议。对自己感兴趣的报告,赵老师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听上一听,也会在老师的群里面“吆喝”,让大家参加。“博士论坛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我希望它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赵老师说:“咱们的博士论坛规模虽小但是我希望质量一定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赵老师殷切地希望同学们在平日里抓住组会、学术会议等平台,积极交流,将博士论坛作为自我提升的契机,认真对待,重视起来。也建议博士论坛以更加活泼生动的形式坚持开展下去。
学院:培养科研人才 营造学术氛围
每学期期末,研究生教学办的任娟老师都会下发下学期博士论坛主讲人报名的通知,到了下学期一开学,任老师就立刻着手安排一学期近四十场的博士论坛。“每周四一场博士论坛,一场包括两个主讲人,一学期需要80来号人做汇报。最开始办的时候还怕人不够,现在每次都报满了,晚了还报不上。”任老师说,博士论坛刚刚启动的时候,为了鼓励大家参加,想了很多方法:发动导师,给奖励,如果学生实验不尽如人意的话,他们可以以文献综述、学科前沿展示等等作为汇报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大胆从幕后走向台前,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当然,复述自己试验进展的过程也是对思维的再梳理、再提升。任老师会非常细心地提前一周时间通知主讲人:“从一开始怕没人参加,到如今得仔仔细细地安排好,这样的变化不光光是因为博士论坛成为必修学分中的一部分,也是同学们素质逐步提高的侧面反映。”
学院对博士论坛十分重视,2010年开始启动,2014年正式写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答辩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主管研究生教学的撒文清老师说:“别看这小小的0.5分,每一个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要做满3次汇报才能拿到,没有这个0.5分就没有最终答辩的资格。”“一个博士三次汇报,每一次都意味着进步和成长。”负责每次博士论坛通知和组织的任娟老师说:“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今后学科团队的带头人,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能力,这样才能使一个团队良好的运营。博士论坛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并从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