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生命科学学院′启迪未来′——第一作者论坛(第一期)”的通知

作者: 来源:研究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5-29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农业系统土壤微生物组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报告人:彭子恒(导师:韦革宏教授  焦硕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6月5日(星期三)下午16:30——18:00

报告地点:北校区理科楼D201会议室

腾讯会议:797 672 729(特邀塔里木大学师生参会)

报告人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级博士生,研究的核心方向为全球变化下土壤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及其生态功能的维持。具体以生态学为研究指导,微生物为研究载体,致力于微生物+多学科研究手段,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学、气候变化科学、宏生态学、合成微生物组和植物健康领域,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模式及其功能效应,进而加以优化功能微生物及群落以加强人类健康、提高植物生产力、改善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挑战提供科学理解和政策指导。目前共发表21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Nature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Functional Ecology等期刊发表8篇文章,包括学校G1期刊1篇,G2期刊4篇。

导师简介:

韦革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长期致力于土壤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与利用、根际微生物与土壤肥力提升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先后在Nat Commun、ISME J、Microbiome、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本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兼任国际根瘤菌与土壤杆菌分类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

焦硕,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获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ISME J、Microbiom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和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等资助。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生命科学学院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