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权益保护意识,3月29日晚,生命科学学院心理健康与权益中心通过线上形式举办主题权益知识竞赛,吸引200余名学生参与,旨在强化学生依法维权意识。
夯实法律根基:织密权益认知经纬网
竞赛内容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展开。通过法律条文直击问题本质,引导学生从“权利定义”入手,理清法律边界,建立清晰的权益知识结构。心理健康与权益中心负责人管若谷表示:“此次竞赛希望通过‘回归法律原文’的方式,让同学们先掌握‘什么是权益’‘如何界定权益’,为应对实际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云端互动助学:以趣味激活记忆触点
竞赛采用限时线上答题模式,重点考查法律应用能力。参赛学生主动查阅条文、交流讨论,形成自主学习氛围。李刘华表示:“答题让我意识到法律条文是解决权益问题的核心依据,如‘七天无理由退货’的适用范围,需先‘知法’方能‘用法’。”
多元场景共学:打造无界参与新生态
活动淡化排名竞争,所有完成答题者均可获学分奖励,降低应试压力,提升参与率。活动负责人介绍:“不少同学反馈,担心竞赛难度高、有压力,因此特别设计了‘全员参与即有收获’的机制,希望让权益知识普及覆盖更多同学。”数据显示,95%参赛者完成答题,部分学生主动分享学习笔记,带动更多人参与。
深化教育链路:构建长效学习新篇
学院同步发布《大学生权益保护法律要点清单》,归纳消费、网络、劳动三大领域核心条款,并计划开展主题班会、律师答疑等活动,推动权益教育常态化。学院主席邓佳林表示:“权益保护需日常积累,今后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维权能力。”
此次活动是学院深化法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普及权益知识,培养学生“知权、懂权、维权”意识,让法律真正成为守护权益的坚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