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头脑风暴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钟天昊 张恺文 孙立仁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19 浏览次数:

  为了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同学们对科研的理解和认识,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兴趣方向,2018年11月14日晚七点半,由生命学院创新创业部、创新协会联合承办的第三期头脑风暴活动顺利在理科楼E420举办。研讨会上,同学们与老师同桌而坐、并膝对谈;自由探讨、共同思考,打破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方式。同学们充分参与到研讨之中,与科研项目亲密接触,与教授专家零距离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研讨会由刘夏燕老师带领大家了解转录因子SPECHLESS等对植物叶片保卫细胞中蛋白质TMM(TOO MANY MOUTHS)的调控机制。会上以Gregoryk Lampard的一篇Science论文为材料,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对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调控进行了基因水平上的研讨,让同学们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科研结果,深入探索基因的奥秘,了解分子水平研究的重要性。

  研讨会伊始,刘老师用幽默风趣的引入语拉进了与同学的距离,会议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刘老师先由拟南芥表皮毛细胞说起,向同学们介绍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气孔发育研究的优势,接着又讲述了气孔发育研究中的趣谈。比如某种蛋白质的命名基于一种突变体,其叶片表面全是气孔细胞,也因此得名TMM;而SPCH蛋白(SPECHLESS)的命名原因也可想而知——一种叶片表面没有气孔细胞的突变体。这些科学家自嗨式的小幽默,让同学们对科研工作有了一个更立体的认知:选择科研之路不止需要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更需要怀满激情与创造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探求真理的远征中永不言弃。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到了专业知识,更可贵的是了解了老师分享的科研经验和求学经历,这为大家以后选择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了难得指导。刘老师鼓励同学们走出舒适区,勇于尝试不同的研究方向,端正心态去面对实验的单调、重复甚至失败。她郑重地说,只有不怕吃苦、甘于吃苦,才能真正发现生命科学的独特魅力,才能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老师的寄语让同学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两个半小时转眼即逝,研讨会却已经接近尾声。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更多的参与这样的活动。刘夏燕老师也表示了对头脑风暴研讨会的大力支持。与教授面对面交流、与专家零距离探讨,头脑风暴活跃了大家的思维,帮助大家与科研近距离接触,同时也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