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作者:李绍军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12 浏览次数:

        教工生科党支部为了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于十一期间赶赴湖南开展了红色传统教育学习活动。10月2日-5日,支部成员远赴湖南长沙、韶山、宁乡和湘潭等地,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之情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缔造者的故居、纪念馆、求学及开展革命工作的地方,接受爱国主义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此次学习活动的主题是促进支部成员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是如何接受教育探寻真理、如何深入到社会体验百年前的民族苦难、怎样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如何立志改造社会求得中华民族解放并探索民族自强之路的。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支部成员感受到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他们发现和认识到了清末民初造成中国社会苦难问题的根源,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追求挽救民族命运、改善人民生活、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信念,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民族脊梁的。

        龚春梅教授说:怀着无限向往,我们来到韶山。这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感恩的心缅怀这位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重温峥嵘历史,看到众多文物,听讲动人故事,重温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如此的声势浩大,震撼人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将永垂不巧!马慧玲教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到:矗立在韶山冲广场毛主席铜像下,我深深感受到他老人家气吞山河、指点江山的威武之势;湘乡东山学校正厅毛主席从湘乡东山学到驻省中学再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的足迹再现,我们默默吟颂着他青少年时代写的“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被毛主席少年立志,舍身救国,为革命事业奉献一身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

        魏永胜和慕自新副教授谈到,遥想当年华夏大地风雨飘遥,前途渺茫,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同志英雄出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救中华于危难的远大抱负。最终探索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总结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同志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们都出身于农村,对中国最底层的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疾苦有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们最能代表中国的劳苦大众,也最能找到中国革命的症结所在,进而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对照目前我党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精准扶贫工程便是不忘初心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唐燕、刘党校等同志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主席的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励着我们在党员要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或许,我们面临的困难还有许许多多,但是我相信,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拿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战胜任何困难。通过这次丰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不仅对那段红色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新中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如今这里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使我们认识到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的生活。作为革命的后继者,当代社会的接班人,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支部每位成员平时站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繁忙,在国庆期间放弃休息时间,集中开展的这次学习活动,通过实地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早期教育、接受革命思想、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深切感受到共和国缔造者们的高尚情操和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感受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们纷纷表示将努力按照党章要求,提高个人的党性修养,在教学岗位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韶山铜像广场合影